青岛富仕达机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强大“超级细菌”突然袭来 医药企业冷静对待

编辑:青岛富仕达机械有限公司  时间:2018/12/04

生意社8月26日讯最近,一种被冠以“超级”之名的细菌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这种据说连最强大的抗菌药物都杀不死的细菌引起了公众的某些恐慌,对医药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超级细菌”降临

8月11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网络版上发表文章,称新发现一类具有很强抗药性的“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分解酶”菌(NDM-1)。这是一种能够对多种常用抗菌药具有抗性的细菌,方法是把抗菌药分解掉。命名者认为,这种细菌和印度新德里有关。

顾名思义,“β-内酰胺分解酶”,就是说它可以分解“β-内酰胺环”结构。到目前为止,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所以携带这种酶的细菌可以使几乎所有抗生素失效。

NDM-1所携带的“金属-β-内酰胺分解酶”就更厉害了,它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能分解。碳青霉烯类药物自1979年研制成功以来,一直被当作“最终手段”——当其他的抗菌药无效之后,医生才会用到它。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作用方式都是抑制细菌一种酶的作用,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致使细菌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此类药物的影响,因而这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碳青霉烯类药物之所以能够成为医生的“最后防线”,是因为它很难被β-内酰胺酶分解。但是它可以被金属-β-内酰胺酶分解。

所以,NDM-1可以破解大多数的抗生素,连被视为“最后手段”的碳青霉烯也奈何不了它。而NDM-1细菌带有可以产生这种酶的基因,这样就随身携带“解毒药”,让医生头痛不已。而且,NDM-1超级细菌也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一类细菌,大多数NDM-1超级病菌出现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教授指出,人们说“超级细菌”强大到无药可治,可能过于危言耸听,人类肯定会找到对付它的更新的药物,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耐药的细菌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过去几十年中,人类也曾几次遭遇过“超级细菌”挑战,后来都研制出了更新的药物来对付它们。如上世纪60年代,英国曾发现“广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着迅速传遍全球,当时也号称无药可治。但后来科学家研制出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等药物,猖獗一时的“广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立即“偃旗息鼓”。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抗生素与细菌之间就一直在“斗争”着,人类为了对付致病微生物,不断研制出新型抗生素,而细菌等微生物为了生存,则会慢慢适应这种药物环境,并不断地产生变异,形成新的更强大的细菌,以此循环往复。即使NDM-1对很多抗生素都有耐药性,也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研究发现,还是有抗生素能够对此细菌产生作用。《柳叶刀》杂志网络版上的论文称,替加环素、黏菌素和万古霉素这三种抗生素仍对NDM-1有效。

医药行业受捧

自8月11日曝出一些患者感染了名为NDM-1的新型“超级细菌”的消息以来,国内一直较为抗跌的医药股越发变得强势。在A股市场中,医药行业涨幅攀至第一。随着报道感染者人数的增多,8月16日医药板块更是全线飘红,出现“莱美药业”等7只股涨停的奇观。

8月16日,医药股像被打了兴奋剂似的向上猛冲,莱美药业、达安基因、海王生物、联环药业等开盘不久便强势涨停,此后,紫鑫药业、钱江生化、安科生物也加入涨停的队伍,涨停医药股达到7只之多。整体看,医药板块近150只个股中除了停牌股外其余几乎全线飘红。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医药行业指数16日上涨3.11%。

由于研究显示替加环素、黏菌素和万古霉素这三种抗生素仍对NDM-1有效。概念股名单显示,国内能够生产替加环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有莱美药业、华北制药和海正药业;黏菌素则由联环药业生产;而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则都能生产万古霉素。

所幸的是,从国内企业的态度来看,资本市场的狂热并没有传染到产业层面。例如莱美药业就第一个撇清了和“超级细菌”的关系。莱美药业日前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目前并未生产和申报“超级细菌”治疗药物替加环素,并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而联环药业相关人士也表示,并不希望股价如此波动,一来并不是业绩使然;二来公司不得不停牌宣布异常波动,多少会影响公司的形象。接着,华北制药等多家企业也宣称并未生产相关药物。

果然,在临床上很难治疗的“超级细菌”,对医药产业的影响却很快就烟消云散了。8月19日,因“超级细菌”概念炒作而连发多日“高烧”的医药股从“天堂”掉入“地狱”。在大盘上涨的前提下,90只医药股中有40只下跌,板块整体下滑0.62%,位于行业跌幅榜首位。截至19日收盘,联环药业下跌1.63%,收报15.10元;莱美药业下滑2.77%,收报28.80元。

针对这场“超级细菌”引发的医药股“炒作大战”,东吴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徐青认为,目前在中国并没有发现“超级细菌”的病例,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患者人数也不多。更何况它并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这对于上市医药公司的业绩提升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医药板块围绕“超级细菌”的炒作纯属概念炒作,背后的风险是很大的,相关股票涨得快,跌得自然也会很快。

的确,18日在卫生部举办的有关“超级细菌”的研讨会上,专家达成的共识是:“超级细菌”和甲流、SARS不一样,不是传染病而是感染。感染和传染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比如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可能会被感染,但并不会在常人间传染,公众根本不必恐慌。而且专家认为,“超级细菌”这一名字并不准确,而且容易被人误解,称为“多重耐药菌”或者“多重肠杆菌属的耐药菌”更为准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滥用的结果。应对方法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应出台导向性措施,如要求医生开处方时,没有必要用抗生素就不要用,如果必须要用,就必须提出临床的指标,在用的过程中尽量留有余地。二是药品销售要严格把关。药店卖抗生素必须凭处方。三是建立对抗生素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网络,这有助于科学地、有意识地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追踪。例如,如果有细菌出现了耐药性,临床上可以有意识地暂停使用某种抗生素,过一段时间,细菌对这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将会恢复。